▲ 東北的霧凇 。攝影/常建儒


-風(fēng)物君語-

東北三省,誰最東北?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地域認同和地域差異是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中國人擅長以地理方位劃分人群——西北人、江南人、中原人、嶺南人……然而,論地理單元之完整、文化標簽之鮮明、集體意識之強烈,誰也比不過身處在白山黑水之間的


東北人


(東北地形圖。東北地區(qū)除了東三省,還包括內(nèi)蒙古東部的四盟、市。本文描述范圍主要為黑、吉、遼三省。繪圖/F50BB )


他們大多操著一口與普通話極為接近、又不乏新奇表達的“東北方言”;飲食則熱衷于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大鍋燉一切的燒烤啤酒“硬菜”;更是滿身“幽默細菌”、熱愛澡堂文化、性情耿直樂觀、在演藝圈眾星云集、在體育界人才輩出……


▲ 奠定過去大連歐式城市格局的中山廣場,是大連的文化地標。攝影/沙琨


出門在外,靠近山海關(guān)的葫蘆島人和中國東北角的佳木斯人能互稱老鐵;相隔千里,黑龍江畔的漠河人與遼東半島的大連人能認作同鄉(xiāng)。如果再算上內(nèi)蒙古東部的“三市一盟”,東北人坐擁145萬平方公里的故土,1.2億——接近全國十分之一人口的老鄉(xiāng)。


▲ 長春,東北的城市大多建在平原之上,從高空可以望見地平線。攝影/王禹


然而,即便在認同感最為強烈的黑吉遼三省,小到鍋包肉的口味,大到地形氣候、經(jīng)濟文化、地方性格,都有著細微的差異,氣質(zhì)上也截然不同——


黑龍江有粗狂的浪漫,是凍得罵人也要在凍結(jié)的江畔拉手風(fēng)琴,在冰封的山林躺下看落雪和星辰;


吉林有冷冽的柔婉,是雪山巔的一池水晶,是凜冬里的一樹凇花,是巖縫里長出的鵝黃嫩芽;


遼寧有大氣的精細,是歡笑著一步一步走出千里的路,是用無數(shù)精工的零件拼出遠洋的舟。

——辛喑


▲ 哈爾濱的松花江公路大橋。圖/視覺中國


對外,是“我們東三省不分彼此、三位一體”,到哪都老鄉(xiāng)遍天下;在內(nèi),又是“黑吉遼三足鼎立、各有千秋”,誰又能把東北代表?


海遼寧、水吉林、雪龍江


冬至,黑龍江漠河市早在下午3點就已夜色四合,此刻遼東灣的巨輪還在斜陽下緩緩遠航。


▲ 黑龍江漠河北極村,與俄羅斯隔河相望。攝影/黃雪峰


從中國最北的村莊北極村,到遼東半島最南端的老鐵山,東三省南北橫跨了近15個緯度,相當于秦嶺和海南島的緯度之差。由此帶來的熱量差異,使得黑吉遼的氣候也有了明顯的區(qū)別——在哈爾濱已然大雪封門的時候,沿海的大連比同緯度的北京更加溫暖。


▲ 東北地區(qū)平均初雪時間地圖。制圖/伍攀


盡管對于東北人來說,山海關(guān)以北都是北方,但從地理上看,東三省的構(gòu)成是極具層次感的,如同三級階梯層層向東北方延伸。其中,長白山、黑龍江渤海,搭出了這片沃土的骨架,也塑造出三省各具特色的景觀。


▲ 大連海邊的燈塔。攝影/李文博


海遼寧丨被遺忘的沿海大省


如果將東北聯(lián)系在一起,大多數(shù)人——甚至包括部分東北人,首先想到的都會是被戲稱為“東北第四省、省會在三亞”的海南。


東北人是有海洋情結(jié)的——吉林曾是中國最大的沿海省,黑龍江曾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后來由于歷史的原因都失去了,只能生生地悶在了陸地上“望洋興嘆”。偌大的東北,唯有遼寧還保留著2100多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


▲ 大連星海灣大橋。攝影/沙琨


在遼寧看海,比在三亞更大氣壯闊。尤其是在冬季,由于遼東灣水淺難以儲存熱能,加上西伯利亞寒潮的南下,一種在獨特的現(xiàn)象在渤海上出現(xiàn):海冰。


如果此時向遼東灣望去,蔚藍的大海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蒼茫白色,無休止的浪濤此刻喑啞無聲,大量的漁船也和東北人一樣進入了“貓冬”狀態(tài);而在風(fēng)波的掙扎下,光滑的冰層破碎成片,如同海上生出了朵朵接天蓋地的蓮葉,是為“蓮葉冰”


▲ 冬季,渤海上出現(xiàn)的蓮葉狀的海冰 。攝影/邱會寧


而在遼河入??诘?strong>盤錦,遼河、大凌河等搬運來的泥沙,在遼東灣北岸堆積出淤泥質(zhì)海岸,使得耐鹽堿植被在此旺盛生長。每年秋天,成片生長在這里的蓬堿草,逐漸由翠綠轉(zhuǎn)變?yōu)轷r紅,仿佛在海水中燃起了火焰,遠遠望去,海邊的灘涂上鋪開了一張厚厚的紅毯。


▲ 盤錦紅海灘,如同大地鋪上的紅毯。攝影/王禹


這是河與海共同塑造的景觀——紅海灘,它與海冰共同構(gòu)成了遼東灣的“冰與火之歌”


水吉林丨白山下的東北水鄉(xiāng)


相比于遼寧面朝大海的遼闊、黑龍江冰天雪地的蒼茫,吉林是秀氣的。


▲ 長白瀑布,下方流過的“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南源。攝影/邱會寧


光看山系的命名,黑龍江最高峰叫大禿頂子山,聽上去就冷;遼寧最高峰尚有爭議,但“老禿頂子”“花脖子”這倆名字,都只能讓人想起金鏈子紋身大哥——唯有長白山,以及它在吉林境內(nèi)的最高峰白云峰,顯得縹緲獨立,仙氣飄飄。


吉林的山有多仙,水就有多秀。長白山周身散布著大大小小明珠般的火山口湖,其中最知名的莫過于處在雪山之巔的長白山天池——它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中國最深的湖泊,最大水深達373米,儲水量達20億立方米,遠超一些平原上的大型湖泊。


▲ 長白山天池。攝影/王禹


天池的湖水奔涌而下,形成了落差達68米的長白瀑布,瀑布之下的流水逐漸匯集成河,被稱為二道白河,是為松花江的南源。


▲ 長白山間,瀑布如匹練般砸下。攝影/聞家麟


另一面,天池東南坡的紅丹水是圖們江的正源,天池南坡的暖江則是鴨綠江的正源,站在主峰白云峰頂放眼望去,可見三條江流輻射千里——


圖們江一路向東,注入日本海;鴨綠江奔涌向西,最終匯入黃海;松花江則流經(jīng)東北70%的土地,串聯(lián)起吉林境內(nèi)80%的湖泊,尤其當它與嫩江在吉林西北部相遇時,多條支流向心匯聚而來,使得這一帶泡沼遍地,成為全國湖泊密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形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水鄉(xiāng)”。


▲ 水鄉(xiāng)吉林的眾多的泡子。制圖/monk


更極致的水鄉(xiāng)風(fēng)情,則在于江上的霧凇。在吉林省吉林市,經(jīng)豐滿水電站發(fā)電后的江水溫度高達零上4度,與冬季零下20多度的氣溫形成溫差。開閘流下的江水甫一出閘,就騰起開鍋般的霧氣,凝華到樹枝上便形成霧凇——東北人也叫做“樹掛”,尤為貼切。


▲ 吉林省吉林市,各種形態(tài)的霧凇打造出一片冰雪秘境。圖1攝影/于永樂; 圖2攝影/盧文


豐滿大壩一路下行,松花江面幾十里不封凍,兩岸霧凇彌漫,天與云與江與樹,上下一白,晶瑩如夢。


雪龍江丨東北盡頭與冰雪仙境


黑龍江,無論是作為一個省還是一條河,她都是中國大陸最東最北的存在,堪稱“東北中的東北”。


▲ 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圖/視覺中國


黑龍江地處北緯43度53度之間,是全國平均氣溫最低的省份,最北的漠河市供暖時間長達8個月,全省冬季時長可達200多天——每年還沒到立冬,全省大部分地區(qū)早已迎來初雪,呈現(xiàn)一派壯美的北國風(fēng)光。


▲ 冬天被冰封的松花江 。攝影/邱會寧


當雪落在江河里,嫩江、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大江們被凍結(jié)成冰河大道,不僅行人在冰面上往來不絕、暢行無阻,當?shù)厝烁菍⑺苫ń系谋鶎忧谐蓴?shù)百公斤的大方塊,用電鋸和鏟子進行冰雕,打造出一方栩栩如生的“冰雪大世界”。


▲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圖/視覺中國


當雪落在平原上,嚴寒的氣候塑造了肥沃的黑土地,黑龍江坐擁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和整個三江平原,耕地面積達2億多畝,糧食產(chǎn)量連續(xù)八年位居全國第一。覆蓋在冰雪之下的原野,涌動著來年豐收的勃勃生機。


當雪落在森林中,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完達山、老爺嶺等山區(qū)構(gòu)成的2億多畝林區(qū)一夜白頭,林海雪原一望無際;當雪落在村莊里,家家戶戶屋頂上堆滿白雪、房檐上掛起冰溜子,大雪封門素裹銀裝……


黑吉遼,誰是“最熟悉”的東北?


東北,地勢上呈現(xiàn)出富饒而封閉的“馬蹄形”——


東北—西南向的大興安嶺、長白山與西北—東南向的小興安嶺,組成了一圈巨大的馬蹄形城墻;外圍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鴨綠江組成了這座大城的“護城河”;中部則是大塊的平原,使得東北的文化內(nèi)部相近而與外界隔絕。只留下西南端狹長的遼西走廊,和作為隘口的山海關(guān),成為對外交流最便捷的通道。


▲ 山海關(guān)老龍頭,遠眺“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之稱的澄海樓。 圖/視覺中國


因此,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首先進入外界視野、成為對“東北人”第一印象的,大抵都是遼寧人——


從春晚舞臺上的鐵嶺人趙本山、沈陽人范偉,到以鐵嶺為拍攝地的《鄉(xiāng)村愛情》,再到脫口秀大會的盤錦人王建國、鐵嶺人李雪琴,遼寧人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東北文化”的傳播者,然而同樣也造成了外界對于東三省的誤解。


▲ 東北方言分布圖。制圖/F50BB


譬如方言,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東北話”,很可能是帶著“遼寧味”的普通話,按照黑龍江人李健的說法,快速區(qū)別東三省人,只要:


一聽就是東北人的,是遼寧的;

你聽不出來他還堅持說自己是東北的,那就是黑龍江的;

剩下的,就是吉林的。


▲ 李健教你區(qū)分東北三省口音。 視頻來源/ 湖南衛(wèi)視


事實上,東三省方言分布錯綜復(fù)雜——黑龍江大部分地區(qū)方言屬于黑松片,哈爾濱方言卻屬于哈阜片,與吉林松原話近似;吉林方言一半屬于沈吉片,一半屬于哈阜片,東西互不相同;更別提大連人根本不說東北官話,方言反而屬于膠遼官話里的登連片……


互聯(lián)網(wǎng)興起之后,東北人以一口辨識度極高的東北方言,以及與生俱來的喜劇天賦,在公眾視野中頻頻亮相。然而這并非新奇,事實上,無論在文藝界還是體育界,東北人從來都曝光度極高。


▲ 遼寧的體育有多強?制圖/孫大仙工作室


遼寧是體育強省,除了歷屆奧運會金牌總數(shù)在我國各省市自治區(qū)中排名第一,遼寧人在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諸多體育項目中都人才輩出。


遼寧男籃20次奪得全國籃球錦標賽冠軍,CBA的260名注冊國內(nèi)球員中,遼寧、吉林、黑龍江籍球員人數(shù)分列第一、三、四位,其中遼寧籍球員50人、吉林籍球員31人、黑龍江籍球員30人,東三省籍球員占據(jù)CBA聯(lián)賽國內(nèi)球員總注冊人數(shù)的近1/3。


▲ 遼寧的“乒乓球天團”?制圖/孫大仙工作室


遼寧的鞍山則是堪稱是一座“乒乓之城”,我國不少知名的乒乓球運動員如馬龍、郭躍、李曉霞等,都是鞍山人。


黑龍江則在冬奧會冰雪項目上一枝獨秀。中國第一位冬奧會冠軍,就是來自黑龍江佳木斯的楊揚;而中國的國家女子冰壺隊,成員幾乎都來自黑龍江;還有多次獲得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的王濛、2018年平昌奧運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軍武大靖……

▲ 黑龍江冬奧會冰上項目的冠軍。制圖/孫大仙工作室


相比之下,吉林則是最文藝的東北。在長春,長影承載著新中國電影業(yè)和無數(shù)“老戲骨”們的青澀時代,許多知名演員如陳道明、陳寶國、張豐毅、姜文、陶慧敏等,都是從這里第一次登上銀幕,成為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 長影集團資料圖。 圖/ 圖蟲·創(chuàng)意


而作為中國最肥沃的土地,東北諸多的物產(chǎn),同樣不是小品中一道“小雞燉蘑菇”就能代表的,三省各有不同的側(cè)重。


黑龍江是中國第一產(chǎn)糧大省,以肥沃的黑土地為根基,當?shù)氐乃颈M管只能一年一熟,但在產(chǎn)量上卻抵得上南方一年兩熟的收獲。2019年黑龍江糧食的年產(chǎn)量,已提高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5倍,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萬多億斤,是當之無愧的“糧倉”。


▲ 黑龍江農(nóng)墾區(qū)稻田 。攝影/黃雪峰


遼寧則是最低調(diào)的海鮮大省——丹東有著“東北亞貝都”之稱,海灘上盛產(chǎn)黃蜆子、白蜆子、雜色蛤、竹蟶等各種貝類,尤以黃蜆子最出名;營口的海蜇貿(mào)易量,占了全國海蜇貿(mào)易量的80%;深受日本人喜愛的裙帶菜,則大部分都產(chǎn)自大連……


▲ 遼東灣,岸邊的漁船 。攝影/邱會寧


如果說海味是遼寧的得天獨厚,大自然饋贈給吉林的,便是山珍。長白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火山灰,沉積在山體,使得附近的土壤格外肥沃。無法用人工養(yǎng)殖的榛蘑,就是屬于長白山的特產(chǎn);而在山腳下的梅河口市,松子的產(chǎn)量占全國松子的80%以上。


東北三省,和而不同


東北人從哪里來?


▲ 朝鮮族人曬辣椒。攝影/邱會寧


這里有世居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朝鮮族、滿族等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更多的則是從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闖關(guān)東”而來的百姓后裔,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使得東北的包容達到了極致——本就是年輕的文化熱土,不分先后,來了就是東北人。


▲ 朝鮮族、鄂溫克族、赫哲族 。圖1,2/視覺中國;圖3/肖殿昌,圖/圖蟲·創(chuàng)意


因而,任何文化來到東北,都能被迅速解構(gòu),融入這片黑土地中——


俄羅斯的文化風(fēng)情,在哈爾濱的舊建筑上最為集中。走在哈爾濱的大街上,赭紅或墨綠的“洋蔥頭"大圓屋頂建筑、成排連棟的斜頂洋房、太陽島上形狀各異的歐式別墅、光滑的石子路,無不令人著迷。


▲哈爾冰的建筑 。攝影/杜華林


在市中心著名的中央大街上,古希臘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建筑鱗次櫛比,儼然如建筑博覽會,一些上了年月的老房子,墻上都貼著淺藍、淡綠和銀灰的壁紙,天花板的邊緣印有水波、樹葉、花卉等西式紋樣,置身其間會讓人恍惚,仿佛已身居異國他鄉(xiāng)。


▲ 索菲亞大教堂 。攝影/聞家麟


而這一點在飲食上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在東北,最不缺的就是“混血美食”,滿桌子菜肴都充滿了洋氣國際范兒


在哈爾濱一帶,俄式餐廳常見的罐牛、罐羊,改良后的哈爾濱罐蝦,代表哈市人鄉(xiāng)愁的紅腸,豪橫的大列巴和清香的格瓦斯,最適合搭配肉食的酸黃瓜……這些俄羅斯風(fēng)情濃郁的飲食,都經(jīng)由黑龍江人的混搭,形成了獨特的“東北俄式風(fēng)味”。


▲ 上圖為罐牛,下圖大列巴。攝影/王寰


如果說黑龍江是“俄式風(fēng)味”,那么東三省東部尤其是吉林,則是泡菜味兒的。


事實上,除卻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同樣是朝鮮族的聚集地之一。尤其是在吉林,幾乎每個大超市里都有朝鮮咸菜的專柜,朝鮮族的靈魂料理“泡菜”又被稱作“辣白菜”;而吉林的延邊冷面可能比延邊本身還要出名,在炎夏很多冷面店售賣帶冰碴的冷面,冰涼的湯乍一入口,“唰”地一下,鎮(zhèn)得后脖子清涼勁爽。


▲ 上圖為冷面,下圖為米腸。圖1攝影/青島圣火菜譜制作,圖2攝影/十二攝影 圖/匯圖網(wǎng)


還有朝鮮族的米腸同樣值得品嘗,在延邊人的手里,米腸蒸煮時多與棒骨、酸菜等混在一起,躋身于一口巨大的鐵鍋內(nèi)慢慢燉燒。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燉煮,米腸湯鮮美誘人,燉熟的米腸早已軟糯,糯米香和肉香四下飄蕩。


而東北本土創(chuàng)制的美食更加繁多——沈陽雞架、撫順麻辣拌、雞西烤冷面……最有意思的是哈爾濱人發(fā)明的東北之光鍋包肉,黑龍江本地做法是用糖醋汁,遼寧人用番茄醬,到蒙東直接大蒜、醬油做成甜咸口了。



▲ 從上到下依次為:遼寧版、哈爾濱版和蒙東版鍋包肉。圖1攝影/叫我廚師長,圖2攝影/LDH16888,圖3攝影/是棗子啊 圖/匯圖網(wǎng)


其實東三省之間的差異,正如一盤鍋包肉那樣“和而不同”。但他們根子是一樣的,那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堅韌,和不管生活中有什么破事都能就著燒烤啤酒和老鐵六六六一笑帶過的達觀?!?/strong>


▲ ”在東北,沒有一頓燒烤撮合不到一起去的扶余人、靺鞨人、渤海人、契丹人、回鶻人、蒙兀人、土生燕人、移民漢人;如果有,就兩頓?!?圖/視覺中國


- END -

文 | 九月、西湖醋魚

圖編丨王家樂

地圖編緝丨伍攀、F50BB

人物圖設(shè)計 | 孫大仙工作室

封圖攝影丨常建儒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