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不太值錢

古人一言不合就用第一的大帽子扣下來,我們過的“第一”有太多了。七律第一有崔顥《黃鶴樓》,這個評價出自宋朝嚴羽的《滄浪詩話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灝黃鶴樓為第一?!碑斎挥腥瞬环?,明代胡應(yīng)麟在《詩藪》中搬出了杜甫的《登高》,他說杜甫的這首詩不僅僅是唐朝七律第一,而且是古今七律第一:

杜“風(fēng)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xué)。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律第一也。

論起詞來,王國維《人間詞話》稱贊清朝大詩人納蘭容若的詞作:“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同是這個王國維,過了一段時間又稱贊周邦彥是“兩宋以來一人而已”,估計蘇軾辛棄疾不會說什么,孤傲的李清照恐怕會很不樂意。如果不看王國維文章的上下文,似乎像是王國維大師自己和自己打嘴仗。

在七言絕句中,李白杜甫二位圣人先不提,王昌齡的出塞詩、杜牧的詠古詩、王維的送別詩都有千古絕唱,評價第一的事情,老街沒有這個水平,這里單獨說下王維的一首送別詩。

數(shù)不清的第一 王維李白王昌齡到底誰配得上古今七絕第一?  第1張

一、王維的《渭城曲》

1、主題 送別詩

王維的《渭城曲》主題是送別,從南朝沈約的一句詩“莫言一杯酒,明日難重持”點化而來。王維詩妙在沒有露骨的說“明日難重持”,而是將此意藏于第四句。詩人的高下就在此處,看完下面的“遠之又遠”,可細細品味。

2、遠之又遠 更深一層

渭城曲題目又叫做 《送元二使安西 》 ,送客的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陽關(guān)在甘肅,安西在新疆。陽關(guān)已經(jīng)沒有故人,何況安西之遠。讀者明白此意,可知離別之苦,此一去或成永別,不知何日重見。這首詩寫成以后即被傳唱,據(jù)說王維后來“偶于路旁,聞人唱詩,為之落淚?!?/p>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注:陽關(guān)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而安西遠在新疆。

安西都護府于西州交河城(今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二十二年,唐軍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由安西都護兼統(tǒng),簡稱安西四鎮(zhèn)。

數(shù)不清的第一 王維李白王昌齡到底誰配得上古今七絕第一?  第2張

二、詩中的含蓄與淺顯

1)淺顯

古人說此詩:“信手拈出,乃為送別絕唱”,言語之間都是“沖口道出,不費尋思”, 《唐詩真趣編》說道:只體貼友心,劉仲肩曰:是故人親厚話。而傷別之情不言自喻。

四句詩都是口語,沒有沈約“莫言一杯酒,明日難重持”的說教語氣,王維的語氣如同親人好友之間的尋常言語 。偏是尋常語,越發(fā)的讓人感覺真實和體貼, 老子說過“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因為淺顯中有曲折,更加含蓄。

2)含蓄處:

好詩貴在含蓄不露,《唐賢三昧集箋注》說此詩:“惜別意悠長不露”。

  • 渭城朝雨浥輕塵

江淹 《別賦》中:“驅(qū)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王維也有 《觀別者》詩:“車從望不見,時時起行塵。行塵將起,而“朝雨”如故友深情無法澆滅“輕塵”只能潤濕(浥)而已,似乎有欲留不成之意。

  • 客舍青青柳色新

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說的是送別征人遠行。安西都護府是一個軍政機構(gòu),建于貞觀年間,元二去安西或是從軍。李白曾經(jīng)有詩: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北朝的《折楊柳歌》中唱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蓖蹙S沒有直說“愁殺行客兒“,而是用客舍、柳色的意象暗喻送別之愁苦。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就是沈約的這句“明日難重持”,詩中有言外之意為佳,親友之間對面送別,是不能說出“明日難重持”這種不吉利的哀苦之語的,只是委婉的說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同樣一個意思,不同水平、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表達手法。

數(shù)不清的第一 王維李白王昌齡到底誰配得上古今七絕第一?  第3張

三、古人七絕誰是第一呢?

如果注意古人的詩話、詞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夸起人來常常不吝溢美之詞。論起絕句,明朝的王世懋《藝圃擷馀》認為李白是第一人:

“(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p>

這意思就是盛唐絕句是李白和王昌齡最好,其中李白的絕句更加“自然”,所以認為唐朝李白絕句第一。不過明朝的另一位詩人吳喬(1611~1695)不同意,他在《圍爐詩話》卷二指出:不對,是王昌齡第一。

“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zhuǎn)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p>

不同意是李白的還有清代著者潘德輿(1785~1839),他在《養(yǎng)一齋詩話》中說:當然是王維和王昌齡兩個人“皆圣手也”:

七絕第一,其王龍標乎?右丞以淡而至濃,龍標以濃而至淡,皆圣手也。注: 右丞指的是王維,龍標指的是王昌齡。

而《唐詩正聲》大大抬高了王維,稱其“千古擅長”,李白和王昌齡算老幾:

語由信筆,千古擅長,既謝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勝之!”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中說到王維的這首《渭城曲》,直接評論道:更萬首絕句,亦無復(fù)近,古今第一矣!

數(shù)不清的第一 王維李白王昌齡到底誰配得上古今七絕第一?  第4張

四、王維《渭城曲》對后人的影響

送別詩中,王維的這首《渭城曲》對后人的影響巨大。李東陽《麓堂詩話》里評價的很得當:

王摩詰“陽關(guān)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

達耳

。

李東陽說,王維這首詩一出現(xiàn),就廣為傳頌,后來詠送別的詩,無論千言萬語,都不能跳出王維這首詩的意蘊之外。那么我們看看后來的詩人,是如何受到這首詩的影響的。

  • 劉禹錫 (唐)《與歌者何戡》:更與殷勤唱渭城

二十馀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 白居易《對酒詩》: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

  • 蘇轍《戲題三絕》:逢人依舊唱陽關(guān),渭城朝雨今誰聽

懊惱嘉榮白發(fā)年,逢人依舊唱陽關(guān),渭城朝雨今誰聽,砑鼓跳踉一破顏。

  • 陸游《醉舞》:“渭城朝雨不須歌,

渭城朝雨不須歌,爛醉江頭舞短蓑。自是先生眼根鈍,夭狐伎倆本無多?!?/p>

  • 清代丘逢《甲鮀浦將發(fā),寄許韞伯》:可憐還唱渭城來

別懷難共海云開,更向何人借酒杯?本領(lǐng)依然心計拙,可憐還唱渭城來。

數(shù)不清的第一 王維李白王昌齡到底誰配得上古今七絕第一?  第5張

結(jié)語

若論前人之語,后人未免斷章取義造成誤解,老街以為對于前賢評價不可不知、不可全信,人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標準。無論古人怎么打嘴仗,至少王維這首詩被很多人認為是唐朝送別詩的絕品,正如《唐詩解》中說的:

唐人餞別之詩以億計,獨《陽關(guān)》擅名,非為其真切有情乎?鑿混沌者皆下風(fēng)也。

單就送別詩而言,把王維的這首《渭城曲》稱之為第一或許不為過,不過雖然這首詩情真意切,但吟唱起來未免令人傷心不已。如果今天的人送別,不如吟一首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更有男兒氣概: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街味道

這個女人不尋常 一篇短文將北宋名家一網(wǎng)打盡 批評蘇軾不會寫詞 批評蘇軾柳永歐陽修不會寫詞 這個女詩人有點狂

落韻的幸運舉子竟然狀元及第 杜甫蘇東坡們作格律詩也落韻嗎? 你知道嗎?杜甫蘇軾歐陽修這些大詩人也有出律的格律詩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